简介

乌合之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由衷的歉意!(1/4)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第五五零章空中监狱4月21日凌晨,毛z东和解放军总司令朱d联合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宣布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对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展开全面的进攻

李宗仁急派专机飞往北平,准备接张z中等谈判代表们归来。但他们受到**方面的挽留,并恐不能见容于国民党顽固派,都留平不返。

李宗仁闻报急忙与张z中通了一次长途电话。张z中不但拒不回来,还在电话里苦劝李宗仁不要离开南京,更不要去广州………

张z中的意思李宗仁还是明白的,在**的进军令中,特意指出“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并愿意于《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我们愿意再一次给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

从表面上看来北平还在向他敞开着大门,但他李宗仁并不能掌握南京的局势,根本就不没有签订和约的本钱。更何况此举意味着他这位国民政府合法总统,将成为内战爆发以来解放军从正面战场上俘获的级别最高的俘虏。一旦那么做了,他李宗仁不但会被载入史册,而且还会成为葬送国民政府的罪魁祸首

不一会,李宗仁又接到章s钊、邵力子拍给他的电报,称“协定之限期届满,渡江之大军将至,硬派已如惊鸟骇鹿,觅路分奔;独公坐镇中枢,左右顾盼,擅为所欲之势,握千载一时之机;恳公无论如何,莫离南京一步,万一别有危机,限于株守,亦求公飞莅燕京共图转圜突变之方……”

看完这封长长的电文,李宗仁苦笑无语,绕室徘徊。

解放军虽开始了大举渡江,南京也乱成了一团,但在世纪工程指挥部的联军参谋团看来,国民党的长江防线还没有彻底崩溃。

截止21号上午八点,也只有芜湖至铜陵段被解放军的中集团突破。顺利登陆的也只有仅有个军的兵力,如果第二梯队没有顺利的渡江,那他们只能就地建立滩头阵地,以防汤恩伯集团的反扑,而无力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而汤恩伯此时也没有闲着,得知长江防线被撕开一个口子后,便立即赶赴芜湖部署堵击。

这导致白崇禧寄予厚望的接管国民政府空军行动,并没有如期的展开。韦永成、唐如儒和钟纪三人解释的也很明白,那就是时机还不够成熟,蒋总裁控制着的国防部还不够混乱。

就在白崇禧极力要求他们当机立断、不可延误战机之时,机要秘书呈上溪口来的密电,蒋总裁约他以及南京的文武大员,即刻到杭州笕桥空军学校紧急会谈。

**方面的政策很明朗,虽然和谈已经破裂,但事实上还是在执行“对蒋要打、对桂系要拉”的政策。解放军的大举渡江无疑证实了这一点,不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占领武汉以东以西的黄梅、浠水、汉川等地后就止步不前,只牵制他白崇禧的华中集团,确保二野渡江作战时的翼侧安全。

名眼人都能看出来的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略部署,却给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一种错觉,让颇为自信的他认为解放军还像之前一样忌惮桂系,让他自以为是的认为还有与**一战的本钱。

尽管谁都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但几十年来从未停止过的内部斗争,让白崇禧又一次做出了见死不救的决定。

解放军的大举渡江,进一步拉开了桂系和蒋系的军力对比。白崇禧意识到这或许是个让蒋交出权柄的机会,便匆匆赶到李宗仁官邸,想知道李有没有接到同样的电报。

“健生,你说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李宗仁确认也接到了蒋总裁的电报后,便两眼无神地望着白崇禧问道。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心想当国民党救世主的白崇禧,不无兴奋的说道:“我和你一起去杭州,见了老蒋,德公千万不能再客气了,一定要向他摊牌”

白崇禧所谓的“摊牌”,就是说在**大军渡江之后,蒋总裁与李宗仁只能有一人当家。要么蒋复职,让李宗仁出洋,要么蒋介石出国,让李宗仁拥有政府的全部权力。

李宗仁对白崇禧的建议很有兴趣,事实他一直认为,之所以出现眼下这严重的局面,全怪蒋不愿把军权、财权以及人事权交给他。李宗仁越想越气,不由的把手往沙发上一拍,赞同道:“以往南京那种局面再不能继续下去了………”

白崇禧忙插言道:“如果德公一人当家,我主张在军事上放弃京、沪两地,把汤恩伯的主力移至浙赣线和南浔线,与华中四十万大军成为犄角,以固守湘、赣,防止**侵入西南,再加之敦请美国伸出援助之手,我看前途还是乐观的”

李宗仁极同意白崇禧的计划,不由的说道:“不错,不错”但他转念一想,又担心地叹道:“老蒋未必能同意”

白崇禧自告奋勇地说:“我找老蒋谈”

李宗仁沉吟了一会,苦笑道:“还是我自己讲吧”

唐如儒刚安排人将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送往老家桂林,又命令李宗仁平时乘坐的那辆卡迪拉克座车和从武汉派来的卫队经宁杭公路撤往华南后,就接到了李白二人准备搭乘周至柔派来的“追云”号专机,准备去杭州与蒋总裁见面的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乌合之众请大家收藏:(m.daobiquge.com)乌合之众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