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直播捡漏:听劝后,成了鉴宝大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八章 川省老板来鉴定,又是张献忠的宝藏?(第三更)(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听着唐楼的介绍,两位老板连连点头,怪不得都说,唐大师虽然年轻,但是博闻强识,学富五车,今日一见,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唐楼风度翩翩,继续讲解其中诀窍,杜教授,赵毅等人也是仔细的听着,学习着,都是有所收获,有所领悟。

“一是历代铭文有其特点,各个历史时代银锭上的铭文都与当时的货币经济紧密相联,与当时政府用银为货币的历史相一致。”

“如汉代银锭铭文字少;唐代的银锭字开始多起来了;宋金银锭铭文较以前有了显著变化,用途也较广泛,很多银锭开始注明用途、地点、成色、匠人等铭文。”

“元代用途进一步扩大,有了税课银徭役折银税等铭文。明代的铭文多涉及税银内容一般包括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工匠、监铸押运官员等。”

“清代和民国时期银锭铭文变化。铭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解、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不管这些银锭是否官炉所铸都是官锭。另一类铭文为银楼、炉户、公司、银行吉语等银锭,属商银类;第三类是以个人的名义,铸的银锭为私银类...”

“就比如这一块银锭上的铭文,很显然就是明朝的特色,除了重量,时间,用途,而且,其出自明朝很典型的天宝炉,铸造它的工匠信息,一应俱全。”

唐楼这一番鉴定完成,两位老板都是心服口服,这鉴定费花的也是心甘情愿。

鉴定完这个银锭之后,唐楼和其余的专家又给这两位老板,看了看其余的一些铜币,金器,无一例外都是真品。

唐楼当然是看到了比这些专家更深的一层。

这些银锭,金器,全部出自岷江江底,而且无一例外都和那个锦江淘金公司和张献忠有关联。

全部鉴定完成后,吕老板和洪老板支付了二十万的鉴定费之后,先行离开了禾城博物馆。

林馆长,杜教授,赵毅几人则是有意留了下来。

等到场间只剩下了这几个自己人后,赵毅第一个沉不住气开口了。

“想必,诸位应该也是看出了一些猫腻,这吕老板和洪老板有问题!”

唐楼表面不动声色,但是心里面也是有些惊讶,看来能够在这一行混的,无一都是察言观色的高手。

林馆长点了点头:

“赵大师说的不错,事实上,这两位老板,除了找我们鉴定之外,还找了其他的专家。毕竟这个圈子很小,据我所知魔都博物馆的黄馆长也收到了他们的邀请,鉴赏了另外几件古玩。大概率是和这几件是一起的。”

林馆长拿出手机,给众人看了看几张照片,其中一张,上面有着一个金币有着“西王赏功”四个字。

“这是西王赏功币?”顾教授语气急促,“要是真品,那可了不得!”

赵毅一旁也是大为诧异:“大西王张献忠赏功的起义铸币?”

林馆长点了点头,确认道:

“黄馆长已经确认,是一枚真品。这枚西王赏功币,是已知存世的第三枚。由于张献忠的起义铸币,拥有者大多被处以极刑,所以不得出现在民间,加之大西政权迅速垮台,本就赏赐的人不多,因此西王赏功钱存世极为稀少。市面上很难发现,现在已知的就两枚,一枚被蒋伯勋收藏后售予魔都博物馆,这也是黄馆长敢鉴定吕老板那枚为真品的依据。另一枚被无知者损坏,已无踪影。这枚就是第三枚!”

“当然,这枚西王赏功钱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何在这么一个时间段,这吕老板和洪老板手上有了这么多的明代时期的官银,金器,还有这罕见的西王赏功钱。”

林馆长点破了关键。

杜教授等人皆是一点就透之人,对于华国的各种遗迹宝藏,也是非常敏锐,尤其是这华国十大宝藏之一的张献忠宝藏。

“林馆长,你怀疑,这批东西是消失的张献忠宝藏?”

林馆长点了点头:

“昨天在和吕老板和洪老板聊天之中,吕老板比较憨直,说露嘴了。他说这东西是从眉市岷江的一个渔民手中收来的。我后来查了文献资料,当年张献忠和杨展大战失败后,上百艘宝船就是沉没在岷江,只是,从来没有被证实。”

“而且,我查询了川省的水文文献资料,今年乃是一百年来,岷江江水水位最低的一年。所以,我有一个推测,有没有可能,这张献忠的宝藏的的确确在这岷江江底,因为水位降到了百年来的最低点。不巧,有渔民无意中打捞到了部分宝藏,被这洪老板和吕老板捡了漏。”

听着林馆长的分析,赵毅,杜教授,乃至顾教授都是呼吸急促起来。

“要是真是如此,那这岷江底下,可能还会打捞出更多的宝贝。”

赵毅眼睛都放光了。

“没错。所以我有一个想法,这几天我们做个计划,再筹备些资料。一切准备好后,我们去一趟眉市,去岷江边的乡下,渔民家里走走,没准能够收到些好东西。”

听着众人的计划,唐楼蹙了蹙眉,隐隐的觉得哪里有问题。按照系统的提示,这些东西明显不是最近打捞出来的,应该是在民国时期一个叫做锦江淘金公司的打捞上来的。

喜欢直播捡漏:听劝后,成了鉴宝大师请大家收藏:(m.daobiquge.com)直播捡漏:听劝后,成了鉴宝大师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